|
|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全部 > 行业聚焦
2016年番茄市场分析及2017年市场预测中国是世界上番茄栽培面积最大、生产总量最多的国家。番茄,又称西红柿,原产于南美洲,大约明朝传入我国,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,常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,而且呈现增长态势。我国番茄主产区主要是新疆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等省份。目前,番茄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,2015年番茄产量5594万吨,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7.1%。
2016年,因种植户积极性提高以及温室大棚补贴政策的推行,番茄种植面积小幅增加,产量稳中有升,预计总产量约5686万吨,同比增1.6%;消费量持续增加,水果番茄、番茄加工品的消费比重明显提升,消费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化;在国际贸易方面,番茄出口量增额减,加工制品量额均减;全年批发均价先降后升,大体呈现“U”型分布。 番茄是我国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。2016年,预计全国番茄种植面积约1648万亩,同比增2.7%,其持续增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:10112;是农户及基地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,自2015年7月份开始,番茄市场价格涨势坚挺,农户每亩均收益达到1万元以上,高收益推动种植面积的增加;10113;温室大棚补贴政策的推行,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北方主产区设施种植面积的增加。 2、消费需求略有扩大,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番茄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,近年来,人们充分认识到番茄的营养价值,消费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。番茄富含各种营养成分,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,其中的“番茄素”有抑制细菌的作用,苹果酸、柠檬酸和糖类,有助消化的功能。樱桃番茄,别称圣女果,更是被人们当作日常水果食用。番茄不易储藏,几乎没有库存。番茄主要用于鲜食,可生食、熟食,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菜肴。加工需求日渐旺盛,番茄酱、番茄汁、番茄沙司等番茄加工品也越来越多地被消费者所接受,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国内消费需求。预计2016年,我国番茄消费总量增至4174万吨,同比增2.4%。 3、番茄出口稳中有降,加工出口明显下降 番茄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优势农产品之一,其中番茄酱年均出口量约占世界贸易量的1/3。出口国家主要集中在俄罗斯、越南、哈萨克斯坦、蒙古等周边国家。近年来,我国番茄制品出口出现小幅缩减趋势,主要原因有: 10004;一是番茄生产加工成本上升,“地板”“天花板”双重齐下; 2016年1-11月份累计番茄出口量105万吨,同比增0.2%,出口金额8亿美元,同比减12.7%;其中,番茄制品出口量86万吨,同比减1.0%,出口金额7亿美元,同比减17.8%。 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,2016年番茄全年批发均价每公斤3.11元,同比涨16.5%。整体来看,番茄价格季节性变化明显。 前三个月番茄批发均价高达每公斤4.82元,主要原因是延续了2015年设施番茄的有限供应;受高价位影响,露地番茄种植面积快速扩张,4月份以后随着露地番茄大量上市,价格持续下跌,直至9月份露地番茄退市、设施番茄上市的换挡期,价格飚至每公斤2.64元,环比涨72.2%。番茄价格迎来了新一轮上涨,主要原因有: 10004;一是番茄处于夏秋品种交接之际,露地番茄生产进入尾声,北方温室番茄处于上市前期,市场供应量明显减少; 至12月份,价格继续上涨至每公斤4.10元。 ▲图1 2010-2016年番茄批发价格走势(元/公斤) 2017年,在2016年番茄价格同比波动的影响下,预计露地种植面积会呈现缩减趋势,而大棚种植面积有望增加;消费量增长的态势将会延续,消费者对番茄品种、质量、数量的期盼更为多元化;加工制品出口或将进一步继续下滑;番茄整体价格水平呈现稳中略降的趋势,波动幅度或将减缓。 农产品种植面积往往是由上一个生产周期的价格高低决定的。受2016年番茄价格同比波动的影响,预计2017年番茄露地种植面积会呈现缩减趋势,而大棚种植面积有望增加。总的来看,全年番茄种植面积约1627万亩,同比减1.3%;若无重大自然灾害,单产水平有望恢复至每亩3500公斤,总产量达到5695万吨、同比增0.2%。主要原因是:2016年5、6月份河南、内蒙、辽宁、吉林等地,番茄出现“卖难”现象,直接影响了农户第二年露地番茄的生产积极性;同时,番茄种植比较优势降低,生产成本上升较为明显,如劳动力成本增加20.0%,农户可能倾向于种植草莓等其他经济作物。 2、消费需求稳步提升,品种呈现多元化 近年来,我国生鲜番茄及其制品的消费稳步提升,预计2017年消费量增长的态势将会延续,番茄消费量总量约为4208万吨,同比增0.8%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番茄品种、质量、数量的期盼更为多元化,助推了番茄总需求量的增长。水果番茄成为紧俏商品,日渐受到消费者欢迎;加工番茄与鲜食番茄品系不断细分,区分度更加明显;;樱桃番茄约占番茄上市量的30.0%-40.0%,而且比重或将增加。 3、加工制品出口或将进一步继续下滑 2009年以来,我国番茄加工制品出口量、出口额总体呈现下降趋势,没有表现出好转迹象。预计2017年,番茄出口总量约120万吨,同比增0.8%,但加工出口形势仍会低迷徘徊,加工制品出口或将进一步继续下滑。据“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番茄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6全国番茄产销对接会”报告显示,近年来,一些国家通过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中国番茄产品的进入,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和限制政策,对番茄出口产品的质量要求更为严格,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番茄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。 4、价格水平稳中略降,波动幅度或将小于上年同期 2017年,番茄整体价格水平呈现稳中略降的趋势,波动幅度或将减缓,每公斤约3.0元,同比减3.5%。分阶段来看, 三、生产经营建议 市场价格是决定种植意向的风向标,生产者应密切关注市场行情,适时调整番茄种植面积,根据消费者偏好,调整优化种植品种结构,同时提升田间管理技术水平,加强信息技术在番茄种植中的应用,以实现保产增效,切实保障自身利益。 二是优化品种结构,适应消费市场需求。番茄品种多样,反映了消费者不同的需求。优化品种结构,也是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。水果番茄、樱桃番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,水果番茄供不应求,樱桃番茄中的千禧品系价高量少,其全年批发均价可高于普通番茄2倍,生产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,适当扩大种植规模,贴合消费者喜爱偏好,但是,切忌盲目跟风,一哄而上,防止因需求量有限而导致的价格大跌。 三是加强田间管理,提高种植科技水平。目前,我国番茄生产以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为主,生产管理效率偏低,番茄生产难以实现高产量、好品质。田间管理贯穿番茄生产的整个周期,种植户应有效提升中耕、培土、浇水、施肥、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,提高番茄(尤其是露地番茄)的坐果率,实现增产增收;加强信息技术在番茄生产中的利用,如实时监测番茄生长态势、营养态势,自动控制设施环境温度,以实现设施番茄种植管理的自动化、智能化,提升种植科技水平。 ▼2016-2017年中国番茄供需平衡表 注:①总供给=总产量,总需求=消费量+出口量+损耗,产量=单产×种植面积,损耗=产量×损耗率;②鲜食番茄不易保存,因此没有计算库存量;③我国番茄进口量非常小,以2015年为例,全年进口量1.36万吨,仅占总产量的0.02%,因此忽略不计,出口数据采用海关统计中的“鲜或冷藏的番茄(HS编码:0702)”及“番茄,用醋或醋酸以外的其他方法制作或保藏的(HS编码:2002)”统计数据汇总;④损耗率考虑我国果蔬冷链流通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,结合番茄品种自身特性,估算2016年番茄损耗率为24.5%,2017年为24.0%;⑤本平衡表中的年度周期为日历年份。 来源:中国蔬菜 【 关闭窗口 】 |
全部
访谈对话
专题论述
专题活动
|